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标题摘要内容
纽荷尔成像清晰显微镜商品包装的概述
来源: | 作者:纽荷尔显微镜 | 发布时间 :2024-04-17 | 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商品包装是在人类社会的长期经济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包装在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长。在现代生产中绝大多数产品只有经过包装后,金属平均晶粒度检测,才算完成它的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



一、商品包装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包装术语》(GB/T 4122.1—2008)中,关于包装的定义为:“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理解商品包装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盛装商品的容器,通常称作包装物,如箱、袋、筐、桶、瓶等;另一方面是指包扎商品的过程,如装箱、打包等。商品包装具有从属性和商品性等两种特性。商品包装是附属于内装商品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又是实现内装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二、商品包装的功能


包装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功能,即对商品起保护作用;另一种是社会功能,即对商品起媒介作用,也就是把商品介绍给消费者,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两种功能相辅相成。自然功能保护商品处于完好状态,为社会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社会功能把商品尽快地推向消费者手中,使自然功能的实现成为有效。而对于一种商品来说,包装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该商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综合包装的功能,大致又可细分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增加价值。


(一)保护商品


保护商品使用价值是包装的最重要功能。被包装物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们具有各样的质地和形态,有固体的、液体的、粉末的或膏状的等。这些物品一旦形成商品后,就要经过多次搬运、储存、装卸等过程,最后才能流入消费者手中。在以上流通过程中,都要经历冲撞、挤压、受潮、腐蚀等不同程度的损毁。如何将商品保持完好状态,使各类损失降到最低点,这是包装制品生产制造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选材设计乃至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震动、挤压或撞击


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历多次装卸、搬运,在此过程中震荡、撞击、挤压及偶然因素,极易使一些商品变形、变质。因此在包装选材上应该选取那些具有稳定保护性的材料,设计结构合理的盛装制品才能充分发挥包装的功能。


2.防干湿变化


过于干燥、过分潮湿都会影响某些被包装商品的品质,在这一类商品的包装选材上,就应选取那些通透性良好的材料。


3.防冷热变化


温度、湿度高低会影响某些商品的性质。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利于保质保鲜,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往往造成商品干裂、污损或霉化变质。因此,包装在选材上要考虑温度、湿度变化会对包装的适应性的影响。


4.防止外界对商品的污染


包装能有效地阻隔外界环境与内装商品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相对“真空”地带,这样,可以阻断不清洁环境产生的微生物对内装商品的侵害,防止污物接触商品而使其发生质变。



5.防止光照或辐射


有些商品不适于紫外线、红外线或其他光照直射。如化妆品、药品等,光照后容易产生质变,使其降低功效或失去物质的本色。


6.防止酸碱的侵蚀


一些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度,如果在空气中与某些碱性或酸性及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接触时,就会发生潮解等化学变化,影响商品品质。如油脂类,如果用塑料制品包裹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品质。


7.防止挥发或渗漏


许多液态商品的流动性,极易使其在储运过程中受损,如碳酸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膨胀流失,某些芳香制剂和调味品挥发失效等,而包装物的选择恰恰能避免其特性的改变。


(二)方便物流


所有物流系统的作业都受包装效果的影响。物流生产率是指物流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金属平均晶粒度检测,几乎所有的物流活动的生产率都能用包装所组成的货物单元来描述。


按照商品外形和标准订单数量包装商品有助于提高物流活动的生产率。可以减小包装尺寸,提高包装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将商品集中起来或通过装运未装配的货物、成组的货物,并使用最小量的衬垫以减少包装内的无效空间。


包装成组化是指为了材料搬运或运输的需要而将成组化包装成组为一个受约束的载荷。集装化包括了将两个成组化包装捆在一起的成组化到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成组化的所有形式。所有类型的集装化都有一个基本目的,那就是提高效率。大约一半的总成本花费在车辆间的换装、运输、包装成本上,以及为防止货损货差所采取的措施和保险上。因此,通过集装化可提高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便利作业是指包装的结构造型、辅助设施能适于装卸、搬运、多层堆码和有效而充分利用运载工具与库存容积。包装的外部结构形式中,小型包装适于人工作业;大型的、集装的适于叉车及各种起重机机械作业。包装的大小、形态、包装材料、包装重量等因素都影响着运输、保管、装卸等各项作业。


(三)促进销售


商品包装特别是销售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起媒介作用。商品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使商品具有吸引消费者的魅力,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从而促进销售。包装的促销功能是因为包装具有传达信息、表现商品和美化商品的功能。传达信息功能是通过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名称、品牌、产地、特性、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价格、注意事项等,起到广告、宣传和指导消费的作用。包装的表现商品功能主要是依靠包装上的图案、照片及“开窗”包装所显露的商品实物,把商品的外貌表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商品建立起信心。包装的装潢、造型等艺术装饰性内容对商品起到加强、突出、美化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包装的促销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运用。



(四)增加价值


优良、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使好的商品与好的包装相得益彰,避免“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现象,而且能够抬高商品的身价,使消费者或用户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从而使企业增加销售收入。此外,包装商品的存货控制,比较简单易行。实现商品包装化,还可使商品损耗率降低,提高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的劳动效率,这些都可使企业增加利润。


例如,苏州檀香扇,小巧玲珑,华美精致,香气馥郁,驰名中外。但原来的包装比较平淡、没有特色。现在改成锦盒包装,古色古香,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有的加配红木或有机玻璃插座,成为较好的工艺品,受到国外客户和旅游者的欢迎,为国家多创了外汇。


扬州玩具厂生产的熊猫玩具,过去包装简陋粗糙,每12 只装一箱,被称为“赤膊商品”,卖不到好价,打不开销路。后来改变装潢,在熊猫颈部套上金色电化锌项链,并挂上一块金属铝牌,用单只彩印开窗纸盒装,盒面用中国特色的竹子图案,通过天窗可见图案。结果销路大开,每年多收外汇几十万美元。



三、商品包装的分类


商品包装因商品流通的不同需要和商品本身的不同需要而有不同的种类。为了分析研究不同种类商品包装使用价值的特点,商品包装常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流通领域中的环节、包装材料、包装技术方法来分类。


(一)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


以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商品包装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1.销售包装


它指以一个商品作为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形式,或若干个单位商品组成一个小的整体的包装,亦称为小包装或个包装。销售包装的技术要求是美观、安全、卫生、新颖、易于携带,其印刷、装潢要求较高。销售包装一般随商品销售给顾客,起着直接保护商品、宣传商品和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还可方便商品陈列展销和方便顾客识别选购。


2.运输包装


它指用于安全运输、保护商品的较大单元的包装形式,又称为外包装或大包装,如纸箱、木箱、集合包装、托盘包装等。运输包装一般体积较大,外形尺寸标准化程度高,坚固耐用,表面印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方便运输、装卸和储存。


(二)按流通领域中的环节分类


1.小包装


它是直接接触商品,与商品同时装配出厂,构成商品组成部分的包装。商品的小包装上多有图案或文字标识,具有保护商品、方便销售、指导消费的作用。


2.中包装

它是商品的内层包装,通称为商品销售包装,多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容器等。它具有防止商品受外力挤压、撞击而发生损坏或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受潮、发霉、腐蚀等变质变化的作用。

3.外包装

它是商品最外部的包装,又称运输包装,多是若干个商品集中的包装。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明显的标记。外包装具有保护商品在流通中安全的作用。


(三)按包装材料分类


以包装材料作为分类标志,是研究商品包装材料的主要分类方法。一般商品包装可分为纸制包装、木制包装、金属包装、塑料包装、玻璃与陶瓷包装、纤维织品包装、复合材料包装和其他材料包装等。复合材料包装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黏合制成的包装,亦称复合包装,主要有纸与塑料、塑料与铝箔和纸、塑料与铝箔、塑料与木材、塑料与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包装。


(四)按包装技术方法分类


以包装技术方法为分类标志,商品包装可分为贴体、透明、托盘、开窗、收缩、提袋、易开、喷雾、蒸煮、真空、充气、防潮、防锈、防霉、防虫、无菌、防震、遮光、礼品、集合包装等。金属平均晶粒度检测。


四、包装的发展趋势


(一)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


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十分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运、保管等过程的机械化;有利于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从而加快全物流过程的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的包装费用;还有利于货体保护。可以认为,为实现物流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物流效率,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大型和集装方式的包装还要考虑包装形态和销售的结合。办法是,使大型包装和集装的货物个体的工业包装实现商业包装化,即货物个体由于大型包装和集装的保护作用,可省去单独的工业包装,而使之商业包装化,从大型包装或集装中取出后,拆除工业包装即可成为销售单位并有促销效果。


(二)包装的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处理


包装产业现今已是世界各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有的国家已占到国民经济的5%。这么大的产业,资源消耗巨大,因而资源回收利用、梯级利用、资源再循环是包装领域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有许多有效的管理措施。


1.通用包装


按标准模数尺寸制造瓦楞纸、纸板及木制、塑料制通用外包装箱,这种包装箱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由于其通用性强,无论在何处落地,都可转用于其他包装。



2.周转包装


有一定数量规模并有较固定供应流转渠道的产品,可采用周转包装多次反复周转使用的办法。


3.梯级利用


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作他用或用毕后进行简单处理转做他用。


4.再生利用


对废弃的包装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成新材料。


(三)网络经济时代包装管理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搜寻到有关商品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远胜于传统包装利用商业包装的促销作用。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包装促销的功能会逐渐弱化,促销型包装的领域会大幅度的狭窄化。



以集装方式进行多式联运形成的“门到门”的物流系统,由于集装方式有很好的保护功能,又由于采用多式联运的方法,取消了途中的多次装卸、搬运活动,因此商品的防护性包装也会逐渐弱化。尽量减少防护性包装,又可以减轻商品的重量、缩减商品的体积,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集装容器的空间,大大提高效率。所以,随着集装方式大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进展,商品防护性包装的功能也会逐渐减退。